中佑留学网 马来西亚留学 山西马来西亚留学

山西马来西亚留学

山西马来西亚留学

山西马来西亚留学指的是山西省的学生选择前往马来西亚进行留学。马来西亚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前往留学。

山西省的学生选择前往马来西亚留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育资源丰富:马来西亚拥有多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各种专业和学位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些学校在教育质量和教育体系上都有较高的水平。

2. 语言环境优越: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英语是其官方语言之一,因此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环境,提高英语水平。

3. 文化交流机会:马来西亚拥有多元化的文化,学生可以在这里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4. 留学费用相对较低: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马来西亚的留学费用较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使得山西省的学生可以选择在这里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同时减轻经济负担。

5. 就业机会:留学生在马来西亚完成学业后,可以选择在当地就业或回国发展。马来西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拥有许多就业机会,对留学生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就业市场。

总的来说,山西马来西亚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可以帮助他们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国内大专生最为理想的升本留学国家—马来西亚

根据马来西亚留学服务中心12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推广经验,我们认为国内大专生深造本科的需求是比较高的,这些大专生非常需要有一条经济实惠的海外留学途径来完成本科学士学位。因为很多优秀的大专生在国内经过2-3年的学习获取境内大学的大专文凭,如果能够再用比较短的时间以比较节约的方式完成一个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同时又能精通英语的话,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从英语留学的国家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无疑花费太高,而且门槛比较高,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去深造的。而马来西亚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不仅是全英文授课,而且花费很低,签证相对比较宽松,文凭也得到中国教育部的承认。这是大多数大专生最为理想的深造国度。 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 于2005年开始首次为中国大专生解决了专升本的问题,不仅设计了合理的专升本课程对接和学分减免程序,而且开辟了中国大专生到吉隆坡建设大学升本科的“绿色通道” 。

吉隆坡建设大学专升本课程一览: 可以开设的专业及学制、学费:

吉隆坡建设大学本科专业(19门)

学制、学费及生活费

土木工程荣誉学士

会计荣誉学士

学制: 学分制。

学费: 每年25000元人民币左右(具体确定专业后,按照大学实际收取的核准最后数目)。

生活费: 1500人民币/每月(住宿费是一定的,每日生活大约20-30元人民币,具体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核算)。

开学时间: 3月、6月、11月

电子商务荣誉学士

工商管理荣誉学士

专业英语荣誉学士

网络技术荣誉学士

企业公关荣誉学士

建筑管理学荣誉学士

应用统计学荣誉学士

建筑与结构维护学士

建筑学学士

汽车应用技术

决策学学士

软件工程学士

计算机科学

广告学学士

软件工程学士

应用统计学学士

材料工程学士

吉隆坡建设大学中专第三国深造的途径:学生只要在马来西亚完成相应的学分,就大学的第二年或第三年转入英、澳、新、爱、荷等国家的知名大学继续完成本科学业,可以获得该大学的学位。

注:马来西亚,简称大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组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注: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亚,而文莱国则位于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韩山师范学院有没有硕士位点专业

没有,最高是博士

韩山师范学院具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优良育人传统。学院前身可追溯到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建立的“韩山书院”。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改韩山书院为“惠潮嘉师范学堂”,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1912年更名为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1921年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由韩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学院于199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开始分别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等级。 一百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学院继承古书院严谨治学、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经过一代又一代韩师人薪火相继、言传身教,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优良校风,共同铸就了学院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学院已经为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师资及其他各类人才,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旅港爱国实业家、广东十大慈善家陈伟南,台湾著名书法教育家陈其铨,文艺理论家陈传才,历史学家郭豫明,首届全国“十佳”公务员、广东省公安厅原副厅长朱明健等。近年来,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特色办学”的理念,培养基础实、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形成了“秉承百年师范教育传统,融汇潮汕区域文化精华,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为粤东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的鲜明办学特色,多次获得省、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为广东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粤东的高等教育创造了响亮的品牌。 东丽区学院包括校本部和陶瓷学院校区,占地面积73.3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2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7.6万平方米。目前,拥有各类教学实验室8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999万元。图书馆面积近2.8万平方米,藏书132万册,中外期刊2850种;实现电脑化管理,拥有可供读者光盘阅览和普通阅览的座位2285个。拥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微格教室等各类教室263间,教学科研用计算机近3000台;已建设校外就业见习实习基地92个。学院建有一批设施先进、器材齐全的体育场馆,以及功能齐全、环境舒适的学生宿舍,为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和文体活动等提供良好条件。 学院校本部设有数学与信息技术、物理与电子工程、化学、生物、中文、政法、外语、教育、旅游管理、体育、音乐、美术共12个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设有39个本科专业(含7个方向),其中师范类专业17个,非师范类专业22个,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和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学院面向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海南、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安徽、甘肃、贵州等十四个省(区)招生。陶瓷学院校区设有基础教育师资、陶瓷工艺、管理3个系。校本部和陶瓷学院校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2000多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905人,其中专任教师近66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的52%和38%。一批留学归国的学者已经成为教学骨干,有的还担任了重要的岗位。学院聘任国际汉学大师、校友饶宗颐先生为顾问教授,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俞元洪,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徐昌盛,哈萨克斯坦国立美术学院教授、前苏联功勋艺术家木拉帅夫?卡米力等为客座教授。 学院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在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多次在全国和广东省各类学科比赛和科技竞赛中荣获佳奖。在第九、十两届全国和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赛中获得2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连续获得省级“优胜杯”。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注重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常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和教师莅校讲学和任教;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韩国大田大学、日本国立爱媛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学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我院还在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哈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5年,学院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有来自英国、哈萨克斯坦、韩国、泰国等国家留学生到我院就读。 我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技能娴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安于本职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自2002年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6年高达98%以上,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 传承历史辉煌,谱写改革华章。学院将秉承百余年办学的优良传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坚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资料截至2009年9月)

。。。。凑几个字- –

杨字的含义?

一、姓氏源流
  杨(Yáng 杨)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姬姓,为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春秋时杨灭于晋国,成为晋国羊舌的封地。晋武公(燮的10世孙)封次子伯侨于杨,称为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2、出自姬姓,为杨侯伯侨之子裔孙羊舌突之后,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伯侨之孙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字叔向,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为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伯石有子逃于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省),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
  3、出自姞姓杨国说。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载,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姞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4、出自杨孙孑遗说,为秦穆公时大夫杨孙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以祖名姓杨,称为杨氏。
  5、出自汉末时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6、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省梅州后改姓杨。又据《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等等。
  7、出自他族改姓杨氏。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三字姓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下令改为杨氏。
  得姓始祖:杨伯侨。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又传了十代,至晋武公,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称杨侯。这样,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冯翊(今大荔),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省一带;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的杨姓,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尚书仆射杨璇,迁居浙江会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另弘农杨震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姓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姓有迁朝鲜半岛者。宋时,有杨无敌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居贵州播州,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姓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杨姓人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迁居地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姓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如今,杨姓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姓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
  三、历史名人
  杨 朱:字子居,战国初魏国人,道家学派的思想家,反对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伦理思想。其说重在为我爱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言论散见于《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杨 震: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东)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天下有名大儒。八世祖杨喜、高祖杨敞都曾封侯、拜相,有“关西孔子”之美誉,他廉洁奉公,刚直不阿。其父杨宝通晓《欧阳尚书》,造诣颇深,为一代宗师。
  杨 雄:字子云,四川成都人,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王莽篡汉时,那些巧言善辨之士,歌颂王莽称帝是天意,因而都得到封赏。杨雄不肯趋炎附势,因而没有封侯。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他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他攻伐别国的计谋,他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杨 坚:杨坚:冯翊(今陕西省大荔)人,南北朝时北周丞相。公元581年杀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他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公元589年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270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父子两代称帝37年。
  杨 广: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惨酷猜忌,远征高丽,开凿运河,赋役繁苛,终激乱败国,为宇文化及弑于江都。谥炀。
  杨 炯:华州华阴人,初唐四杰排名第二,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于显庆四年(659年)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其诗尤以描写军事题材的边塞诗影响最大,有《杨炯集》传世。
  杨 业:北宋名将,杨家将奠基人。在北汉刘崇时就勇猛善战,所向克捷,号为“杨无敌”,其家族世为麟州地方势力首领,史称“杨家将”。后随刘崇降宋,公元986年,因潘美、王侁见死不救,被辽精兵所俘,后绝食而死。
  杨 时:北宋著名理学家,号龟山,曾受业于程灏、程颐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杨时之后,有罗从彦、李侗、朱熹相继承传。至朱熹时,发展为与“濂学”、“洛学”、“关学”并称的“闽学”。因此,杨时被尊为“闽学鼻祖”。
  杨 慎:明代诗文家、著作家。字用修,号升庵,寻都(今四川省新都)人,生于北京,明朝状元,其文名满天下,才气超群伦,有著作《升庵集》和散曲《陶情乐府》传世。
  杨 锐:字叔峤,又字纯叔,四川省绵竹人,清代举人,受聘入山西巡抚张之洞幕府,掌管机要文牍。1889年,被清廷提升为内阁中书,参加《大清会典》修纂。书成,以功升为内阁侍读。任内尖锐批评慈禧不顾国耻民艰,在颐和园内大兴土木,恣意游乐之事等。1894年中日交战,支持对日宣战。1895年春夏间,与应试在京的康有为联络各省举人上书清廷,要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9月与康有为等发起组织“强学会”,鼓吹开启民智,讲求经济之学,学习西方科技等变法自强之道。1898年春,在京城四川会馆成立蜀学会,嗣又创办蜀学堂。参加康有为在京组织的保国会,并与川籍维新志士组成保川会,宣传改革维新。9月1日,被光绪召见,颇为重用。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光绪被囚,维新变法运动失败。9月28日,他与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慷慨就义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著作有《说经堂诗章》、《随史补遗》40卷等。
  杨玉环:唐朝蒲州永乐独头村(今山西省永济)人,被誉为盛唐第一美人,为唐玄宗宠妃,安史之乱中,军队哗变,最后魂断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
  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久经沙场,智勇兼备,防守边关20余年,因操劳过度,57岁时死于军前。
  杨士奇:原名杨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江西省泰和人,明朝宰相、诗文家,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他为官清廉,爱惜人才。著有《东里全集》、《奏对录》等。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代诗人、学者,其诗作甚丰,有《江湖集》、《荆溪集》等九种专集,后并集为《诚斋诗集》,其他作品编为《诚斋集》。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保定容城人,明朝大臣。嘉靖进士,后任兵部员外郎。时西部蒙古族瓦剌、俺答部南侵,大将军仇鸾率军与战,一触即溃。后请开马市,与瓦剌、俺答求和。他上书劾鸾,认为“他耻未雪,议和示弱,有辱国体”。但仇鸾为朝廷权臣严嵩所庇护,反以败为功,加封太子太保,总督京营戎政。而他为仇鸾、严嵩所诬陷,被贬为狄道典史。后仇鸾事被揭发,罢官革职,他被召回,起用为刑部员外郎,后改任兵部武选员外郎。曾因弹劾权相严嵩10大罪而受迫害致死,可谓不畏权奸的英雄。被严嵩所害,下狱受酷刑,三年后被杀。有《杨忠愍集》。
  杨秀清: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领袖,封东王,节制其他诸王,后居功自傲,萌生野心,天京事变中被杀,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
  杨深秀: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字漪村(1849-1898),或仪村,山西闻喜人。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其狱中诗为世人所传诵。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是我国辛亥革命以来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1912年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1917年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靖国军,后又参加了国民军。他于1924年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先后任国民军师长、国民革命军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将军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6年12月12日,他和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考察军事。抗日战争爆发,他即回国参加抗战,随后被囚禁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被秘密杀害于重庆。
  杨振宁:祖籍安徽合肥,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定居,1957年,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得志: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市)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历任济南军区原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山东省第三届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福建省长汀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代总参谋长。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弘农郡:西汉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省灵宝北,为弘农郡治所,郡境包括黄河以南、宜阳以西一带。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湖南省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2、堂号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的肇姓始祖杼公兴旺发祥之地,故用此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等。
  五、宗族特征
  1、辉煌显赫千余年,竞相贵显各争先。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到隋朝杨姓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再到宋朝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其杨姓风光不言而喻。
  2、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宋代诗人杨万里,自撰家训写道:“……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抛荒。懒惰乃败家之源,勤劳是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夜坐三更一点,尚不思眠;枕听晓鸡一声;全家早起……。”谆谆教诲,跃然纸上。

网站作者原创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hliuxue.com/malaysia/4896.html

作者: zylxw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7-8771878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716037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