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佑留学网 马来西亚留学 马哥留学马来西亚

马哥留学马来西亚

吴德耀的生平

少年闯南洋1916年,一个动荡的世纪之初,也正是海南人闯南洋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年,吴德耀出生于侨乡文昌一个清贫的私塾之家。九岁那年,吴德耀失去父亲,无奈之下,母亲将他送往槟城的伯父家,从此,故乡只能留在记忆里,直到几十年后吴德耀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他已经是名满华人世界的著名学人 。那时的槟城是马来亚的一个州,属于英国殖民地。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他的伯父认为在英文学校读书比在华语学校读书更有前途,于是决定将吴德耀送去教会学校,先进入圣马哥学校,后转到英华学校、剑桥九号,天资聪慧而又勤奋的吴德耀成绩优秀,表现出很好的学习天赋。也许是骨子里依然不改的故国情怀,也许是祖父和父亲在他小小的心灵里灌注的传统文化的因子,一个意外事件的刺激,让他成为一个精通中英文、深研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学者———有一天,说着满口流利英文的吴德耀遇到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咖啡店伙计,小伙子拿着一份华文报向他挑战:“虽然你比我聪明,但是我懂得自己的语言,能看华文报,你能看得懂吗?”吴德耀顿时无语。他是英校高材生,却不认得几个汉字,自觉惭愧难当,于是,要求伯父让他转到当时最好的华校钟灵中学。在这个华校里,吴德耀以超乎寻常的努力,只用两年就读完了一般学生要用三年才能读完的课程,能够自如地欣赏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书籍了,并对儒家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日后的吴德耀成长为一个学贯中西、偏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学者所该具备的基础。 机缘巧合的是,吴德耀在这所华校读书还给他带来人生第一次好运,并给他后来的海外留学生涯开辟了新航路。1936年,他代表钟灵中学(今属马来西亚)到中国参加全国运动会,他的三铁项目成绩竟然破了全国纪录,此事曾一度轰动马来亚,吴德耀因而获得奖学金进入声名赫赫的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学习。1940年,吴德耀获文学士学位后赴美留学。1942年获美国弗莱契尔法律与外交学院硕士学位。一路学业优秀、超常发展的吴德耀,考取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当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博士帽授予这位刚强聪明的祖籍海南的学子时,吴德耀成为马来亚留学生荣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首位学者。毕业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系研究员。后从事外交工作,在联合国秘书处任职时,吴德耀曾经协助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任职毕业后的吴德耀留在美国任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系研究员。此后,口才很好、风度翩翩的吴德耀从事外交工作,他的精通中英文为他带来一系列的好运。1947年,吴先生在联合国秘书处任职时,曾经协助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又担任联合国儿童急救基金中国代表,联合国程序委员会及社会计划委员会主席。同时参与《世界人权宣言》,起草工作的华裔人士,还有时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的中国人张彭春。。那一年他还不到32岁,年轻有为,抱负超群的精神与气概让人不敢小视。凭着学识的广博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时,吴德耀敢和法国代表(后来的法国总理)法兰斯辩论;面对世界闻名的法学大师、诺贝尔和平奖得奖人卡仙教授(Prof.Cassin),吴德耀站在公平的立场,与之辩论人权问题。他良好的辩才和气度,赢得了联合国官员对他的尊敬。编写《方吴报告书》在联合国文教处任职时期的吴德耀在1951年与他老师美国教育专家方卫廉(William Fenn)应英国在马来亚殖民地政府之邀,调查马来联邦华文源流学校,并合撰发表著名的《方吴报告书》(Fenn-Wu Report)。《方吴报告书》指出华校缺乏有系统的管理,但赞成各族儿童多学语言,即使三种也不为多。《方吴报告书》也提出,华人必反对忽略自己母语的学习。《方吴报告书》至今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影响深远。 1954年到台湾协助创办东海大学,任政治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6年至1971年退休间,出任东海大学校长,共担任校长长达14年之久。1966年获美国翰密尔敦大学赠授荣誉博士殊荣。1971年至1975年,任新加坡大学政治学教授兼政治系主任。1975年至1980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先后任政治行政系教授、研究院院长、南洋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80年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吴教授从教育工作退休後,复任新加坡儒家伦理委员会主席,1986至1988年任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理事兼所长。又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编辑顾问,撰写国际时事专论,又常参加各项国际会议及讲学。吴德耀教授于1975年出任南洋大学研究院院长。当李昭铭博士离职后,他于1976年8月16日出任代校长职务。8月30日,吴教授发表《南大展望将来》一文中强调:“南大所具有的特质是:别人不要做的,我们做;别人不能做的,我们能;别人无法容忍,我们可以容忍,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就是南大精神,在未来的岁月里,这种精神不但必须予以保存并发扬,而且更进一步,使我们所作所为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南大全体同仁教、职、员、工、学生及校友们都必须尽本身的一份力量发扬这种精神”。当他出任代校长的期间,正是南大与新大合并的前夕,他可能是不愿当“南大末任校长”,不忍南大在他任期内关闭,所以在1977年8月13日便辞去代校长职务,任职仅有一年的时间。但他仍然担任研究院院长,并于1979年2月19日,致函给南大秘书陈祝强,在该函件《一间还是两间大学》中指出:“十年、十五年后,如果只有一间偏向西方的大学,新加坡可能就需要另一间偏向东方的大学,以保持文化上的平衡……只要有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一间重整及复兴的南大,势必能在学术水平上同新大平分秋色,在一些方面,如数学、中国文学及语文教学等,甚或能超越新大”。英国学者丹顿爵士在《1979年新加坡教育报告书》中建议:“只要肯特岗建立一间单一而强大的大学”。吴教授于1980年3月17日提呈“南大前途备忘录”向丹顿爵士陈述:“在拥有二百三十万人口的新加坡共和国,只要一间大学在教育上是否健全呢?”他认为南大有理由存在。每年进入小学的学生,只有大约五巴仙半进入大学,也许另外一千到一千五百人,也算是好人材,如果这些人被拒于大学门外,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当年对南大应存在的课题,勇于直言的学者不多,而吴教授则再三认为:新加坡应有两所大学。他以正直、客观的看法,不赞同新大与南大合并,而应保留南大继续发展。但南大终于1980年8月13日正式关闭了;2000年,新加坡除了国立大学外,还多了南洋理工大学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由此可见吴教授的眼光远大,高瞻远瞩,见解独特,他是一位足以令人敬佩的先知先觉的学者。   吴德耀非常重视中华文化与传统习俗。他精通中西文化传统,学问渊博,从教育工作退休後,又致力于儒学研究,在阐释儒学,宏扬儒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新加坡的儒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新加坡儒家思想教育的主要设计者。

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的宝藏(暗黑游记,第二章)

老唐一把抢过我的金属片,着实吓了我一跳,不过接下来她说的话更让我有些震惊。

“什么你也有?”

老唐没有说话,拿着东西指了指门外,我点了点头,起身跟她走了出去。

到了角落的时候,老唐把钱包了掏了出来,然后从里面拿出了一张照片。

我接过来一看,虽然照片里跟我的内容不太一样,但是表现的却依然是森林背景,里面不是参天大树,代替的是一条小溪。

老唐把照片都递给我说道:“虽然背景不太一样,但是看得出来,想表达的却是相同。”

我低声问道:“你觉得表达的是什么东西?”

“热带雨林。”

我心里惊了一下,确实如此,就问老唐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接这个马来西亚的项目。

老唐摇了摇头,说道:“我是接到这个项目之后才收到这个东西的。”

“邮寄,没有地址?”

老唐看着我点了点头。

我把照片递给她说道:“我跟你的情况一样,收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直到接到这个项目才想到,照片上的背景会不会是在马来西亚。你说……”

我看了一眼老唐,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老唐拍拍我的肩膀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不笨。”

“那怎么办?”

“走一步算一步吧,我倒是觉得很有趣。”老唐的眼神里顿时透出一些狡黠。

和老唐分开回到房间,老干部已经洗完澡躺在床上看电视了。

我看了看老干部,心里还是存在那个疑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

由于旅程劳累,洗完澡躺在床上,跟老干部没唠两句就睡着了,第二天就被老师拍门喊了起来,因为今天要来拍摄马来西亚当地特有的传统市场,只开通半天。

没有办法,只能撑着眼皮爬了起来,看了一圈同行的人,都是大大的熊猫眼。

一行人扛着器材,背着背包,然后游荡在市场之内,拍照直播,这成为了整个上午的全部内容。

一时的新奇新意让我短暂的忘记了心中的疑问,也渐渐的和众人打成了一片,老唐也十分开心,毕竟第一次出国,对很多地方都充满了新鲜感。

下午按计划去了海上清真寺,加上白云和蓝天,在那里构成了完美并且让人心旷神怡的一幅画,老唐和负责接待的Katie穿着清真的衣服俨然就是那里的人民的样子。

回到酒店的时候,一群人就瘫在了大厅的椅子上。

不过酒店的风景美不胜收,靠近海边加上诱人的游泳池,着实又一起疯狂了一把,之后才回房间略微休息了一番。

临近傍晚的时候,大家一一走了下来,然后集中在一起,因为榴莲项目的发起人唐总要请我们去吃海鲜大餐。

拖着疲惫的身体,操着激动的心情就奔赴了海鲜市场。

到达目的地就见到了曾经一起开过通宵会议的唐总,依然那么的像李安。

整个晚餐吃得非常的欢乐,无论是吃得东西,还是谈话的内容都让人那么的舒服。

我看老唐的时候,发现她在来回的打量众人,脸上看着是有笑意,不过却是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我不解,低声凑过去问道:“老唐,你干嘛呢?”

老唐低声说了一句:“我在观察他们。”

“干嘛?”

老唐看了我一眼说道:“既然我们两个都有,保不准其他都会有,要是其他人都有的话,这件事情就有趣了。”

我看着露出一脸诡笑的老唐,心里不觉得有些慌张,虽然不知道是谁寄给我们的,每个人都有的话肯定是有人寄给我们,谁能成为我们这一圈原本不认识的交集连线人,谁就是始作俑者。

但是,光观察哪里容易,人又不会把事情写在脸上。

我跟老唐说,叫她收起这些,根本又看不出来,老唐却不理会,依旧睁着大眼睛扫视他们。

第二天,又拍摄点了外景,然后采访了主人公,这样忙活了下来,就少热带雨林的一些镜头,不过也不急于一时,每个人都抱着一个榴莲开心的啃着。

我想试着去接受这个气味,尝试了几次还是放弃了。

一天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我和老唐也没再提那件事情。

当中我测过老干部的口风,我问他最近有没有收到了快递,老干部说在网上买了很多东西,自然会收到快递。

看他脸上也没有什么波动,我也按住了心里的好奇心。

第三天就要准备开始进热带雨林,我们穿起了唐总准备的军绿色套服,带起了跟生化兵一样的头罩。

因为热带雨林里的蚊子特别多,所以最好全副武装自己。

一行人跟鬼子进村似得来到了目的地,到达的地方也有人生活在这里,也是我们要进热带雨林的向导。

看他什么装备都没穿,唐总解释当地人因为对这些蚊虫都习惯或者已经有些免疫力了,所以才这么轻装上阵。

依惯例,拍完大合照就开始进入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的路口是一条泥泞的小路,地上铺满了落叶,因为前一天才下过雨,所以特别的滑,还好大家都穿上了登山鞋,不然总会有些跌打损伤。

热带雨林不是想象的那么平坦开阔,我们进入的热带雨林有着上坡下坡,所以行走的速度降得特别的慢,马哥和阿飞还有摄影装备,所以基本上是走走停停。

我眼睛不停得观察周边,想试着找下照片上的参天大树。

“这里面好像有条小河,我听到了溪水的声音。”

我抬头一看,是老唐在说话。

后来问了向导,向导也说在热带雨林的内部有着一条小溪,说起来不远,但是要到达那里,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这个状态也不好前进,最好轻装上阵。

老唐走到我身边给我了一个眼神,我心领神会,也许找到照片上的地方也就能知道青铜片上的信息,这是我的理解。

因为装备的不便,我们就在外围拍摄点了素材,然后开始返程。

我凑到老唐身边问道:“怎么办?这如果要回去了,就很难再次来了。”

老唐凑紧眉头思索了一下,然后大声的说道:“同志们,难得一次我们来到了热带雨林,待会我们把装备放回营地再来一次行不行啊?”

这个提议竟然得到众人的一致同意,让我有点理解现在人在钢铁森林的世界里被压迫的太严重的心里。

老唐得意的朝我眨了眨眼睛,我朝她竖了一个大拇指。

回到营地的时候,大家休息了一阵,然后将所有重的装备都扔在了原地,然后背着一些水和面包就又杀回了热带雨林。

我特意看了看各人的面部表情,总觉得有些奇怪,他们心里藏着什么心事我参透不过来,但是这件事情得到了全员同意有点不自然。

现在的情况,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我想到了什么,就凑到前面的老唐说道:“你说,这有没有可能是……”

“什么?”

“宝藏!”

老唐呆了呆,转而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我赶紧按住她要雀跃的样子,然后继续解释心里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是不是把所有存在的青铜片都收集起来,才能完整的拼凑起来。”

老唐点了点头,表示有可能。

“唐十一,你拍我肩膀干嘛?”走在前面的Henry,掉头说了一句。

老唐回了一句:“没有啊,我干嘛拍你肩膀。”

我示意老唐继续走。

我们就一边查看周边的环境,想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走了一会儿,我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拍肩膀。

“谁啊?”

我掉头一看后面,顿时愣住了。

不对,我是队伍的最后一个。

马哥的繁体怎么写,

马哥的繁体,如下:

繁体字知识点拓展: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又称简体字)所代替的汉字。至今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二十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大陆地区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表为准。

姓吴的祖先是谁

  一、吴姓之源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二、吴姓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全台第一家。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三、名人志士
  由于吴姓历史悠久,从吴姓诞生以来,也出了不少名人志士。如:我们吴姓祖先吴太伯、入粤始祖吴吉甫、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祖籍河南省固始县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据固始县地方史志记载:“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民族英雄郑成功等,名人志士均祖籍河南省固始县。著名《西游记》作家吴承恩吴 炳 吴昌龄 吴长庆 吴 澄 吴大? 吴道子 吴 刚 吴 汉 吴嘉纪 吴 ? 吴鞠通 吴 莱 吴敏树 吴 历 吴 ? 吴 峦 吴 勉 吴其 吴 起 吴尚先 吴 绮 吴 潜 吴 融 吴如孝吴 芮 吴三桂 吴王僚 吴 伟 吴文英 吴锡麒 吴熙载 吴 曦 吴 煦 吴 炎 吴与 吴 ? 吴元济 吴 曾 吴兆骞 吴 镇 吴 易 吴应箕 吴又可 吴 质……等等。无论历史,还是近代、现代,吴姓一天天昌盛、壮大,人才辈出,对我们吴姓来说,实乃是幸事也。
  四、香港富商
  吴光正:原籍上海,会德丰集团主席。 吴光正在上海出生,年幼来港,就读于赤柱圣士提反小学及中学;其后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修读建筑,以继承父业,但因个人兴趣改读物理及数学;接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任职于纽约与香港的美国大通银行,并与包玉刚次女包陪容结婚。1975年,吴光正加入环球船运集团出任董事;1981年,包玉刚击败英资大行怡和集团,成功收购九龙仓集团,吴光正亦从旁献策。会德丰集团下控七家香港上市公司,计有九龙仓、置业信托、联邦地产、连卡佛、香港隧道、宝福集团、海港企业;另拥有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马哥勃罗发展。此外,吴光正个人持有四川有线电视台30%股权,整项投资额为5000万港元。
  五、海外吴姓
  我们吴姓除遍布香港、台湾、澳门等祖国各地外。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世界各地,也可以这样说,有人烟的地方,几乎都有我们吴姓。可惜的是,我们吴姓缺乏一支领头羊,没人来组织一次世界级恳亲大会,大家虽然都知自己姓吴,但问起我们吴家家史、名人志士,没有几人知道?这里,作为吴姓后代,我大声疾呼:我们吴姓前辈们,能否站起来为我们吴姓组织一次光宗耀主的恳亲大会。或把我们吴姓名人志士编辑出册,以教后辈。

网站作者原创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hliuxue.com/malaysia/8869.html

作者: zylxw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7-8771878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716037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