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留学趣事
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留学生可以在这里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 马来西亚的食物非常丰富多样,留学生可以尝试各种马来、华人、印度等不同族裔的美食,如炒粿条、咖喱饭、炸香蕉等。
3. 马来西亚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点,如兰卡威、沙巴等,留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去这些地方旅游,欣赏壮丽的风景和参与各种户外活动。
4. 马来西亚人非常友善和热情,留学生在这里会感受到来自当地人的热情款待和帮助。
5. 马来西亚的节日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如农历新年、开斋节等,留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体验马来西亚的传统文化和庆祝方式。
6. 马来西亚的大学和学院设施齐全,教育质量较高,留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7. 马来西亚的城市生活便利且安全,留学生可以在这里享受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马来西亚的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8. 马来西亚的购物中心和夜市非常有特色,留学生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物品和纪念品,同时也能够体验到马来西亚的购物文化。
9. 马来西亚有许多国际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留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10. 马来西亚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留学生可以方便地在城市之间旅行,探索马来西亚的各个角落。
culture shock的案例?
令人shock的打招呼习俗:
1、肯尼亚:马赛部落的勇士会围成一圈,看谁跳得最高。
2、马来西亚:伸出双手碰碰对方的手指,然后把手掌放在胸口处。
3、西藏:九世纪时,传说残忍灭佛的皇帝朗达玛是牛魔王转世,长着牛角和黑舌头。相信轮回的西藏人见面时会礼貌性脱帽并伸出舌头让对方看,证明“我不是朗达玛的转世”。
4、菲律宾:面对长辈时,用自己的额头碰对方的指关节。这种打招呼方式被称为Mano。
5、蒙古:双手捧起哈达献给对方,接过来时要动作轻柔。
6、沙特阿拉伯王国:握手并说“As-sallamu alaykum”,还要把一只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互相磨鼻子。
7、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互相贴脸颊时深深吸气。
8、希腊:拍拍对方的背或者肩膀。
9、日本:互相鞠躬,鞠躬的时间和弯腰的角度根据情况而定。
10、印度:双手合十,指尖朝上,同时说:“Namaste”。
11、泰国:微微鞠躬,做出祈祷的姿势。
12、新西兰:新西兰的毛利人打招呼时会互相碰额头和鼻子,这种打招呼方式被称为hongi。
扩展资料
几乎每一个留学生都经历过文化冲击,只是有时当事人并不清楚知道自己正在经历或曾经有过。其实文化冲击并不是指突发一次即结束的 “shock” 的感觉,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式的有强有弱的震惊,仓惶和被冲击到的感觉。
过去的文化背景和新文化差异愈大时,冲击的感觉会愈强且愈密集。文化冲击的开始到结束,其实就是一个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
介绍辜铭鸿
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字汤生。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英国的炮舰1840年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到了英国,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完成学业后,辜鸿铭听从当时在新加坡的语言大家马建忠的劝说,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并回到祖国大陆,继续苦读中国典籍。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毛姆的朋友就给辜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辜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一进屋,辜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他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古老的东方理论中还加入了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在他之前,中国的古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1915年《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辜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他学在西洋,却喜欢东方姑娘,尤其喜爱中国姑娘的小脚。他的夫人淑姑是小脚,他一见钟情、终身不负。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西方人,反以此而见重于西方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并总能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 Spirit of theChinese 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讲演却要两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
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在北大,受蔡元培、黄侃、洋教授的青睐,但却是新文化的死对头。
1928年4月30日,辜鸿铭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辜鸿铭轶事
本世纪初,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在上汤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ke soupee?”(喜欢这汤吗?) 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女士认为这个Chinaman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ke speechee?”(喜欢我的演讲吗?)
辜鸿铭的趣事(一)
十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了伦敦.他按照父亲的交代,在伦敦也始终穿着长衫马褂,留着长长的辫子,永远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当时是清末).有一天,他坐在电车上看伦敦泰晤时报,几个同车的英国人觉得好玩,侮辱辜鸿铭.起初辜鸿铭不理他们,干脆把报纸调头来看.那几个英国人更来劲,说:”看,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看什么报纸?”.这下把辜鸿铭给惹火啦,他用纯正娴熟的英语把整段文章念出来,然后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那帮英国孙子一听都傻啦,赶紧灰溜溜地跑掉.
辜鸿铭的趣事(二)
辜鸿铭他生在南洋(马来西亚的槟城),学在西洋(留学英法),娶妻东洋(有一个日本老婆,在日本有崇高的威望),仕在北洋(早年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晚年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一生精通13种语言,是一个怪杰,号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至一九二八年死的时候还留着)
辜鸿铭的趣事(三)
辜鸿铭很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美国的妇运份子特地跑到上海跟辜鸿铭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辜鸿铭问她:”亲爱的女士,请问你们家的马车有几个轮子?””有四个.””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筒灌气?””当然是用一个.””娶小老婆就是这个道理!”
辜鸿铭的趣事(四)
辜鸿铭很重视维护儒家学说的传统价值,1893年他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有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联合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会上,有一个外国人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立即说道:“刚才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们西方所提倡的竞争,大家抢坐首席,以优胜劣败为主,我看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这就是孔学的好处!”
辜鸿铭的趣事(五)
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六十岁生日,嘉兴才子沈曾植(进士出身,满腹经纶)前来祝寿,辜鸿铭高谈阔论中西学术制度,沈曾植却一言不答,辜鸿铭甚感奇怪,问他为何不发一言?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两年后,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前来拜会张之洞,立即叫手下将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客厅,沈曾植问辜鸿铭:“搬书作什么?”辜鸿铭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沈曾植大笑说:“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
美国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美国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美国教师节是几月几日?美国家长送老师什么?本文将为大家一一介绍!
美国的教师节又叫“谢师周”,他们对教师节的态度很淡然。在这里教师节是一个非官方节日,美国的教师节是在5月第一个整周(5月第一个有完整7天的一周)的周二,整个一周都被称为“谢师周”。
相关习俗与活动
因为美国的法定节日非常多,像教师节这样的非官方节日更是数不胜数,但大多数美国家长都能记住这个特殊的节日。大多数家长选择通过发电子邮件给老师庆祝节日。美国电子邮件的用途很广泛,虽然是虚拟礼物,老师收到后也都非常高兴。“谢师周”是老师们最幸福的时候,很多早已毕业的学生都会给老师发来电子邮件祝贺。
美国很多学校都有家长联合会,教师节来临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给老师买一份小礼品,晚上的时候大家一起给老师举行一个联欢会。联欢会不是吃饭喝酒,而是准备水果,点心和糖果,和老师聊天谈心。聊天的内容也跟国内也不一样,联欢会上从不说学生的成绩情况,主要是家长里短。
美国家长送老师什么
在美国人眼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权威,学生是可以大胆地反对老师的意见,并直呼其名的,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不过,这并不代表老师在美国不受尊敬。
虽然美国的教师节是非官方的,但大多数美国人都比较重视这个节日,多数家长还有学生,都会想办法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
博主高娓娓关注这个问题,也很好奇美国学生和家长是以什么方式感谢老师。
总结了一下,常见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发电子邮件或邮寄贺卡(一枚自制的贺卡、一张写有感谢话语的照片)
美国孩子给老师做的感谢卡,很可爱很温馨
2、买一份小礼物(一束鲜花、一根发带都是学生的`心意)
3、手工作品(可以是工艺品也可以是烘焙小点心,重点是必须自制,这样更能体现出感恩之情)
美国谢师周时,学生和家长一起给老师做的小蛋糕
学生们一起给老师写上祝福和感谢的话
4、送一张礼卡(美国人送礼很喜欢送礼卡,很方便。除了商店餐厅的礼卡,给老师的礼卡还可以是专门提供教学用品的商店礼卡。)
5、送门票(比如运动比赛、戏剧、音乐会等娱乐活动的票)
6、家长联合起来给老师举行一个聚会(聚会一般主要吃点水果、点心或糖果,和老师聊天谈心。话题很少聊孩子的成绩,常常是交流一些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趣事,或者家长里短)
教师节午餐会海报,老师和家长一起聊天谈心
7、捐献活动(如家长可以申请去老师班上做义工,给班级或者学校捐献些物品)
8、集资送礼(指派一名家长负责募款,购买代金礼券赠送教师)
美国国家家长教师协会最近调查了部分教师对学生送礼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感谢卡是老师们喜爱的礼物,而食品则不大受欢迎。此外,能够在教室里用得上的东西绝对是馈赠教师的不二选择。
另外,美国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后,还有人建议家长集资买防弹背心送给老师。
不能接受宴请
在美国,家长请老师吃饭非常少见。按美国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不能接受家长或者学生请吃饭。一旦被发现,老师很可能就被辞退。
在美国人看来,吃了家长的饭,很可能影响老师对孩子的判断,可能出现偏袒现象。
有位刚移民到美国来的家长,听说美国的教师节到了,想请老师吃饭,一块坐坐。问了所有老师,没有一个去的。家长以为老师不喜欢他的孩子,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学校有规定。
礼物价值不能超过5美元
教师节的时候,老师收到小礼物非常开心,收到贵重礼物就另当别论了。纽约市就有一项规定,要求每名学生的礼物价值不得超过5美元。教育部门不仅限定了礼物的价值,还强调学生们送老师礼物应该遵循“自愿且廉价”原则。教育部官员称,这一规定是为了避免老师与学生间的利益冲突,避免老师对学生有不公平的待遇。
有一次听朋友说,他们孩子的学校过教师节,有位华人家长给每个老师买了价值30美元的礼品。
后来礼物原封不动退了回来,老师的理由是学校不允许,如果违规会被处罚。
在一个留学生论坛上看到,有位孩子刚到西雅图上学的中国家长,为了感谢学校老师的帮助,买了个Ipod送给老师,当时大概200美元左右。老师当即表示太贵重了,不能收。见家长执意要送,老师就说可以捐献给他们的学校图书馆。
但是第二天,家长却收到了学校退回来的礼物,还有一封信函。信上说:出于尊重你们家人的想法收下礼物捐赠给学校图书馆。但学校的政策是任何机构或教员都不得接受来自申请人家庭的礼物。
制定这个政策是为了避免一个申请人不够格却被接受。你的儿子被接受也仅仅是凭借他自己的能力。我们希望尽量减少迹象让他感觉自己被接受是一个礼物帮助了他。
拓展阅读
每个国家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中国 ――教师节是1931年由国立中央大学设立的,1932年由中华民国中心政府采用。1939年,又把教师节定位8月27日,也就是孔子的生日。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了这一规定。1985年又重新设定教师节为每年的9月10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
印度 ――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5日,来纪念印度的第二任主席拉达克里希博士的出生。
俄罗斯 ――在俄罗斯,教师节在1965到1994年间被定为十月的第一个周日。1994年后,俄罗斯的教师节就改为与世界教师节同步,即10月5日。
泰国 ――泰国的国家教师节被定在每年的2月16日,这是由一项在1956年11月21日通过的政府决议规定的。1957年泰国人庆祝了第一个教师节。在泰国,教师节作为学校的节日来庆祝。
伊朗 ――在伊朗,教师节是5月2日。它是为了纪念刺杀伊朗教授阿亚图拉莫尔塔扎。一个永恒的老师和著名作家,1980年5月2日被处决。当天,学生向教师敬献鲜花,以赞扬教师们这项神圣的职业。
土耳其 ――在土耳其,教师节是11月24日。土耳其第一任总统凯末尔专用11月24日来表彰教师和他们的职业。这一天也是不放假的。
马来西亚 ――5月16日是马来西亚的教师。教师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以极大的热情来庆祝。在马来西亚,这一天被称为“哈日宗师”,同时这也是马来西亚的一个正常工作日。
葡萄牙 ――教师节是每年的5月18日。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
美国 ――每年9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是中美建交前的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的。
波兰 ――每年10月14日为国家教育日和教师节。
法国 ――教师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
朝鲜 ――为纪念金日成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将这天定为教师节。
蒙古 ――从1967年起,把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教师日。
阿尔巴尼亚 ――每年的3月7日,正好在妇女节的前一天。在教师节这天,阿尔巴尼亚放假一天。
韩国 ――教师节是5月15日,在这天,学生们会送给老师们康乃馨,并和学生一起度过欢愉的一天。
新加坡 ――教师节是9月1日。这天新加坡所有的学校放假一天。
委内瑞拉 ――每年1月15日定为教师节。这天除庆祝大会外,还有向教师献花等敬师活动。
苏丹 ――从1971年2月24日起,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将这天定为教师节。中、小学一律放假一天,以示庆祝和纪念。
捷克、斯洛伐克 ――每年3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前后的一周之内,全国广泛而隆重地举行尊师重教活动。国家向优秀教师颁发勋章或授予荣誉称号等。
德国 ――每年6月12日定为教师节。各地开展尊师敬师活动。
匈牙利 ――每年6月的第一个周一定为教师节。节前,国家要召开教师代表大会,表彰和命名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还颁以重奖。
拉丁美洲 ――教师节为9月11日,这个节日是在1943年巴拿马所举行的泛美教育会议(Interameric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上所制定的。这天也是阿根廷教育家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的逝世纪念日。
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也会根据自己的国家的历史,设立教师节。在巴西,教师节是每年的10月15日;墨西哥的教师节始于1917年的9月,由国家议会颁布5月15日为教师节,并于1918年首次庆祝。
接轨国际,培育具国际竞争力的社会菁英
迎接瞬息万变的物联网时代,全世界都在找寻具备跨领域能力的国际人才。孩子的将来不只和在地人才竞争,更要与来自世界的菁英共同竞逐。康桥国际学校除了培养孩子带着走的能力,更要帮助他们厚植与国际人才竞合的实力,让他们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以国际化办学,建立国际视野
教育部早在2011年的《中小学国际教育白皮书》中,致力将国际教育向下扎根,目的即是及早培育具备国家认同、国际素养、全球竞合力和全球责任感的地球村公民。
为了迎接全球化浪潮,康桥国际学校以多元、创新、双语及国际课程,让孩子从小就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进行跨文化学习,强调生活浸润与文化交流双管齐下,帮助孩子建立国际视野,早一步成为跨领域的菁英人才。
打造英语环境,多元沟通应用
英文是国际沟通的共同语言,在康桥,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英文,透过文化交流与多元活动运用语文,真正让孩子了解学习英语的目的与用处,并成为生活中可以善用的最佳沟通工具。
在2016年7月举行的第50届国际少年运动会中,就由康桥国际学校高中部的48位同学担任活动学伴大使,参与国际服务。他们以流利英语与亲切态度款待外国友人,也收获了特别的国际经验与友谊。
丰富课程活动,深度国际交流
此外,康桥也积极透过课程及活动设计,为孩子打造多元学习的机会。透过日常生活、文化、竞赛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广、更多元的国际交流,真正了解、尊重异国文化,成为地球公民。
2014年12月,康桥国际学校管弦乐团首度赴日跨海演出。2016年7月,康桥国际学校丝竹乐团参加加拿大德拉蒙世界文化艺术节,手持国旗踩街,还在「台湾之夜」带动唱〈你是我的花朵〉,挥毫写上翻译各国舞团的成员中文名字、致赠小红包,向世界介绍台湾,行销台湾文化。2017年12月康桥主办国际学术杯竞赛WSC(The World Scholar’s Cup)台北场。2018年1月康桥模拟联合国学生社团将赴日内瓦及美国耶鲁大学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与全球高中生一起探讨国际议题。
拜科技发达之赐,学生还可经由视讯科技与世界交谈,并与外国学生成为笔友,透过口说、笔谈等方式,进行生活与跨国文化深度交流。例如康桥国小五年级的小朋友,就曾在英文课上与日本上志津小学的学生进行视讯交流活动。双方透过英文介绍学校,分享学习与生活趣事,在欢乐的气氛中增进对彼此文化的认识。
从小启动国际观,向全世界学习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世界村,从国小阶段开始,康桥就启动与国外姐妹联盟学校互访,让孩子习惯与国际人士互动;国中则引进IB课程,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尊重欣赏不同的文化特性。
此外,康桥更希望在课程、实验、专题报告、音乐、艺术、志工服务等项目上,发展出具教育意义的交流。例如在经济学课堂中,学生分组讨论叙利亚难民潮新闻,并探究难民涌入欧洲衍生的各项问题;透过活泼的课程设计,引导同学掌握国际趋势脉动。
而每年为九年级学生规划为期12天的海外教育旅行,则借由国外入班学习的机会,体验在地文化精髓。例如新马国际教育旅行中,带学生参访东协自由贸易区,认识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经济现况、探索马来、回教、印度、娘惹等多元融合文化。透过浸润式文化体验等教学活动,深入东协国家现场,掌握亚洲国际趋势。
与国外留学课程无缝接轨
康桥自多年前即开办国际留学班课程,以申请国外大学为升学方向,聘请近百位各科领域专业外师授课。主要课程除一周五堂的中文课外,其余均以全英文及分级教学;使用与美国当地中学相同的教材,可随时与国外课程顺畅衔接;同学也能提早适应强调合作学习,习惯讨论做报告的学习方式。
除了不断在课程、师资上有高水准的要求与精进,为具备世界名校录取条件外,康桥台北校区更获得IB国际文凭课程、WASC国际学校、AP课程及SAT考场等认证。在完整的课程安排下,只要积极认真学习、配合各项进度,都能准备好进入世界名校就读。以2017年为例,高达98%的毕业生申请到全美百大名校,而进入世界前50名顶尖大学的比例也达72%,升学成绩卓越亮眼!
致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且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菁英,是康桥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核心,重视传统价值标准,教授多元开放的课程,期许每位同学在各领域皆能全面发展,成为灵活应变未来的领袖人才。
新竹校区国际班说明会! 康桥国际学校新竹校区将在107年9月增设国际班课程,并于2018/1/6(六)、3/17(六)二天举行入学说明会,欢迎认同康桥教育理念的家长及同学到场进一步了解详情。 咨询专线:03-5668299、8298 网址:kcis.ntpc.edu/_Admission/HC_InternationalSchool-02
IB 国际文凭课程 康桥国际学校是全台通过IB认证的六所学校之一。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是国际文凭组织(IBO)所开发的基础教育课程,原为世界各国高级管理人员(如外交官)的子女而设计。IB也是目前在教育界影响力最大,且水准最高的国际文凭课程,并获得世界各大学认可。
康桥各校区国际课程咨询专线 新店秀冈校区 02-81952007、2008 新店青山校区 02-81958888、8899 林口校区 02-26015888 网址 : kcbs.ntpc.edu/_Admission/index